查看原文
其他

这帮潇洒的上海老太,20年前就“众筹买楼”养老了!现在怎么样了?

微观上海 2021-01-05
养老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阿拉上海老人有养老新玩法众筹买楼,抱团养老如今,还将楼捐了!来看看这群老人不一样的养老生活


👇👇👇

众筹买楼,抱团养老


93岁的老太太浦逸敏是江阴人,20多岁就到嘉定来谋生计退休前是个医生。医者仁心,浦逸敏保持吃素、不杀生的习惯已有几十年,还认识了不少同道中人,大家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上世纪末,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搬迁,这栋小楼就闲置了出来。

当时70多岁的浦逸敏因为吃素,在家中要分灶、分食,很不方便。其他吃素的朋友也有这种感觉。
于是,当他们得知信用社搬迁的消息后,他们突发奇想:能不能搬到这栋空楼里面去呢?
众人推举浦逸敏去谈这件事。“当时相关负责人说,这栋楼造价6.8万元,由于使用时间有些长,算上折旧的部分,可以5万元转让给我们。”浦逸敏说。
上世纪末,5万元对一个老太太来说,是“天文数字”。于是,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决定“众筹买楼”
出的少的,5元、10元的也有;出的多的,1000元、2000元的也有。有的人并没有想要住进楼里,只是单纯捐款,出一份力。
1999年1月,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凑齐了5万元钱,买下了葛隆村132号楼。他们还给这栋楼取了个新名字:“慈舟养老院”,合“互助养老”、“同舟共济”之意。
到2000年,装修一新的132号楼陆陆续续有老人入住,开始了一段“互助养老”的日子。

没有院长的养老院


当时“慈舟养老院”名声很响,许多人都想入住。
住在132号楼,有3个条件:一,生活要能自理;二,不沾荤腥,因为其中的老人都是吃素的;三,每月交100元,包括水电费、搭伙费。

这是一个没有院长的“养老院”。不只没有院长,护工、医生、清洁工等,全都没有。
所有的事,都靠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你帮我、我帮你。

谁来烧饭?


在132号楼中中,大家轮流“值班”,今天你烧,明天我烧。还有一个好心的义务工叫刘彩珍,她有空就会来帮老人们烧饭,不要钱。

那米、面、菜、油哪里来呢?
有的靠老人们去镇上买,有的靠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送,有的靠当地村民免费赠送。

老人生病怎么办?


如果得的是重病,大家就会通知老人的家属接到医院去。
如果是慢性疾病,大家就一起照顾,有的帮忙喂药,有的帮忙洗衣服。

源源不断的社会帮助


慈舟养老院慈善公益味道满满,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社会捐赠

老人们没有煤气和液化气,他们是烧灶台的。当地村民如果造房子有锯下来的木头,都会给他们送来;乡下割稻子了,村民们也会把水稻秸秆送过来当柴火烧。
2015年时,楼里要搞装修,嘉定一个做窗帘买卖的老板朱金茂自掏腰包拿出万元,帮132号楼重新安装了窗户。那是这家养老院接到过的单笔金额最高的社会捐赠。
靠着热心人们的帮助,住在132号楼里的老人们有了健身器材,有报纸可以看,还有电视机、录像机,居住条件不逊色于其他养老院。

“说捐就捐”的132号楼


随着生活水平和养老服务的全面提升,许多老人逐渐开始选择请护工居家养老或是进入正规养老院,入住132号楼的老人逐年减少。
另外,“慈舟养老院”的几位筹建人年龄增大,照看其他老人已力不从心。于是,在2015年,“慈舟养老院”正式“退休”,没过多久,浦逸敏就住进了嘉定双善养老院。

老人们不住在132号楼以后,这栋楼要怎么处理?
浦逸敏说,她肯定不能占为己有,因为当时出钱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她一人购买;如果要归个人所有的话,该给谁?给谁都不合适。
“想来想去,只有捐给集体,捐给公家。”

于是,不久之前,葛隆村党总支书记陈学锋代表葛隆村,郑重地接受了老人们的房屋捐赠。
简短的捐赠仪式之后,浦逸敏几人来到了姚培芬的家中,大家吃着土灶头烧出的菜饭,心中满心欢喜:“还是当初的味道,真香!”
👇👇👇
不少网友听闻后,大呼“人间有爱!”“太温暖了!”


你喜欢这样的养老方式吗?
小微挺羡慕的





编辑 | 阿曾
资料来源 | 上观新闻、大申网


我们关注上海的一切
关注上海的你,欢迎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夜上海复苏 | 张文宏 | 黄梅天
    最嗲书店 |通沪铁路攻略 | 正广和汽水
淮海路故事 | 上海特色小店 消失的老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